官方网站:http://zsb.njit.edu.cnhttp://www.njit.edu.cn/
南京工程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深厚工科底蕴、鲜明应用特色的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CDIO工程教育改革”首批试点高校,国家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全国产学研合作典型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国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应用型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高教学会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会理事长单位。2011年,入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位于南京江宁方山风景区,占地近3000亩,办学条件优越。现有19个教育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2.4万余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000余名。现有教职工21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45.42%,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教师占比55.18%。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245人次,拥有江苏“六大人才高峰”创新团队、江苏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等省级人才团队13个。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教学为中心。现有72个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6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机械、电气类专业为教育部首批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等各类省级课程83门。主编出版教材500余部,其中国家精品教材4部,入选国家规划教材86部,省重点教材39部,省优秀培育教材9部,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4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校级工程化项目教学基地和项目工作坊80多个,与世界500强企业、国内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等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89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超4亿元。学校不断完善“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应用型培养体系,构建以项目化教学为特色的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试点工作,全力打造高质量应用型本科教育名校,累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31项。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优化学科布局,构建了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现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7个,“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建有国家级电力仿真与控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众创空间“天印梦工场”等国家级学科科研平台5个;江苏省配电网智能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智能制造装备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研究中心等省级学科科研平台20个。近年来,学校获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科技奖40项(其中一等奖5项),国家直管行业科技奖60项;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614项,科研到款额超7亿元;授权发明专利1235项,转让专利649项,获评省科技服务业“百强”机构、省知识产权贯标示范高校、省专利转化专项实施单位和南京市智能制造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与培养质量协同发展,建有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4个,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及优秀教学案例3门,学校获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奖3项,研究生获“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4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走多元协同、产教融合的办学道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分别与德国、英国、美国、芬兰、荷兰、瑞典、新西兰、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关系;与芬兰奥卢大学、英国斯克莱德大学、德国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荷兰撒克逊应用科学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办学;目前是“中芬应用科学大学联合会”、“江苏—韩国高校合作联盟”、“江苏—加拿大高校合作联盟”、“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等联盟成员高校;获批省教育厅“十四五”首批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平台建设项目1个,入选省教育厅“十四五”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2个。学校依托特色学科和行业优势,主动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和创新多元化科技孵化机制,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学会商会合作,实现了应用型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的良性互动发展。近年来,面向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网、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江宁区联合打造“环天印湖校地融合发展示范区”列入江宁重点战略规划,联合多家龙头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建腾讯云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宜兴产业学院,与中机联、中电联、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燕山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进行战略合作。重视做好校友工作,组建20个地区校友联谊会,引导广大校友关心支持学校发展。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赋能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从业能力与个性成长、校内教育与校外体验、校园文化与双创氛围“四统一”理念,构建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平台”,不断深化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双创培育“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培养德才兼备、基础扎实、能力突出、后劲充足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生累计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家级竞赛奖项500余项,学生创业入选“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榜百强”12名,其中“十强”3名。大学生创业园建立“创新推动创业,创业激励创新”良性互动机制,营造“生师互融共创,学生抱团发展”的浓郁创新创业氛围,累计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等企业207家,协助创业学生获投融资近亿元,获评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江苏省特色众创空间十强、江苏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秀众创空间等省级及以上荣誉、资质37项。
学校科技应用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深入实施“科技创新1111计划”,重点打造康尼机电、智能电网、智能装备、智能液压、能源、先进工业(军民融合)、人工智能、新材料、产业经济与创新管理、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等十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充分发挥其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四合一”功能,探索了一条有别于“双一流”和技术技能型高校的应用型高校特色发展路径。学校科技服务社会贡献力显著提升,与校资企业上海主板上市公司“康尼机电”共建康尼机电产研院,攻克“轨道列车门”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轨道车辆门系统的完全国产化和知识产权自主化,帮助康尼公司实现年营收超35亿元,康尼门系统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协同徐工集团解决起重机械行业难题,获江苏省科技一等奖2项,助力徐工起重机械全球领跑;依托南瑞继保等共建智能电网产研院,发起成立江苏智能电网产业联盟,8项成果在南瑞继保、国网江苏电力公司实现转化,产生数十亿元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江苏机械制造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作用,连续三年获省“科创江苏”评估考核第一等次。
学校智库建设服务政府决策和行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以及地方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瞄准氢能源、数字经济、社区治理等新兴领域,积极推进智库建设,在服务政府决策和行业发展中不断贡献智慧。近年来,《关于打造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优势集群的建议》《打造“四型四化”网格 推进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重视就业带动创业 促进大学生创客发展》等8项咨询调研报告分别获省委、省政府、省人大领导肯定性批示。其中《江苏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规划》获省工信厅采纳,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层面氢燃料电池汽车专项规划,获江苏省智库研究与决策咨询优秀成果一等奖。作为牵头单位完成的《关于推进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实施意见》《江苏省产业教授(本科类)选聘办法》等4份研究成果,获采纳转化为省教育厅文件。
学校应用型办学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秉承百年办学传统,传承行业办学经验,坚持“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办学定位,牢固树立“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发扬“知行统一,创业创新”的校园精神,在全国率先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形成了“密切校企合作,注重工程实践,培养应用人才”的鲜明特色,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沈国荣院士为代表的26万余名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机械、电力、能源动力与核工业等行业领域具有很高的影响力。近年来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江苏省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2019、2020年)、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示范校、江苏省文明校园等荣誉。2019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等先后莅临学校考察,对学校应用型办学思路与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勉励学校争当全国应用型高校“领头羊”“排头兵”。2022年,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受到教育部部长怀进鹏点名表扬,学校受邀在教育部“办实事、见实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交流发言。2023年3月,学校在国务院就业工作调研座谈会上作为江苏省内唯一高校代表汇报发言。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工程大学”发展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深入实施“九大一流工程”,统筹推进“十六项提升计划”,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凝心聚力,团结奋斗,争当全国应用型高校的“领头羊”“排头兵”,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委书记 | 孙爱武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张仰飞 |
党委副书记 | 濮励杰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汪 群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陆华良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 张玉清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朱松青 |
副校长 | 包永强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赵文祥 |
学校于2000年6月由原两所国家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和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01年4月,原核工业部的南京工业学校并入其中。学校有着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前身可追溯至1915年创建的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及1946年创建的江苏省立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历史沿革】机械工程学院的前身为原国家机械部的国家示范性高工专——南京机械专科学校机械工程系,源于1915年同济医工学堂(同济大学前身)附设机师科,办学历史百逾年。1989年起,先后与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联合开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组建南京工程学院开始招收机械类本科生;2011年,获准服务国家特需人才机械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试点;2016年,机械工程学科获批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2021年,获批机械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专业设置】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工业工程4个本科专业。2021年起,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专业按照机械大类培养招生。在校本科生人数2300多人,在校研究生500人。
【师资队伍】学院拥有专业教师110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61人,硕士学位43人。打造了一支学术水平高、工程能力强、爱岗敬业的教学科研队伍,有教育部机械教指委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青蓝工程”、江苏省“333”工程、“六大高峰人才”、江苏省有特殊贡献中青年专家等10余人;建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和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各1个。
【专业水平】机械专业(类)是江苏省重点专业(类),是全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教育部首批CDIO工程教育试点专业,是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机电控制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江苏省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3个专业先后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2个专业均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产教融合品牌型专业、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工业工程专业为省特色专业。
学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产教融合课程2门、省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在线开放课程7门。建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基层组织1个、省首批虚拟教研室培育点1个。与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智能制造省重点产业学院。近三年,学院先后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获全国高校教学创新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竞赛奖励20余项。
【科学研究】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防科技创新特区H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0项,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18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0余项;科研成果先后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20余项;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人才培养】百年的积淀,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办学规模、教学水平和育人环境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逐步形成了密切行业企业深度联合办学、强化工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培训优势突出的鲜明特色,培养的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能力。参与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的大学生占我院在校学生的近90%,2018年以来,大学生获国家级、华东区赛区、省级各类创新、竞赛奖励296项,其中国家级奖励99项。2022年毕业生升学率为24.66%,其中大多数被985、211或双一流高校录取。近五年来,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97.3%。毕业生以思想政治过硬、综合素质好、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和普遍欢迎。
【优势特色】学院拥有智能制造省重点产业学院、江苏省首批虚拟教研室培育点、江苏省优秀教学基层组织、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康尼公司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江苏省轨道交通装备门系统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复合材料精密加工与再制造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智能制造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特种作业与康复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等7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建有以机械设计基础、制造技术基础和测控技术基础三个基础实验中心为主体的专业基础实验平台,协同建设有康尼机电、智能装备、智能液压等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德国博世—力士乐公司、西门子集团Siemens PLM Software等行业知名企业共建有“博世力士乐机电一体化实验中心”,“CAD/CAM、UG-APP实训中心”和“南京信息化生产管理实训中心”等为主要组成的专业实训实验平台,为专业的人才培养创造了十分优越的实验教学条件。
机械工程学院党政负责人
职务 | 姓名 | 工作分工 | 办公室 | 办公电话 |
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 高成冲 | 全面负责学院党务工作 | 工程中心3-217 | 86118259 |
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 黄家才 | 全面负责学院行政工作 | 工程中心3-217 | 86118266 |
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 印书范 | 分管学生工作 | 工程中心3-203 | 86118252 |
副院长 | 郝飞 | 分管科研、实验室工作 | 工程中心3-203 | 86118250 |
副院长 | 成焕波 | 分管教学工作 | 工程中心3-230 | |
副院长 | 吴修娟 | 分管大学生双创,协管教学、实验室工作 | 工程中心3-203 | 86118257 |
机械工程学院办公室、系、教研室负责人
部门、职务 | 姓名 | 办公室 | 办公电话 | |
综合办公室 | 主任 | 张倩 | 工程中心3-211 | 86118255 |
教务秘书 | 王萍萍 | 工程中心3-211 | 86118256 | |
研究生秘书 | 魏南囡 | 工程中心3-211 | 86118243 | |
学生工作办公室 | 主任 | 姜燕霞 | 工程中心3-207 | 86118245 |
分团委书记 | 黄幼甦 | 工程中心3-207 | 86118251 | |
机械制造工程系 | 主任 | 郑勇 | 工程中心3-212 |
|
副主任 | 咸东鹏 | 工程中心3-209 | ||
副主任 | 袁昌荣 | 工程中心3-214 | ||
机械设计工程系 | 主任 | 李钢 | 工程中心3-209 | |
副主任 | 许江涛 | 工程中心3-230 | ||
机械电子工程系 | 主任 | 欧益宝 | 工程中心3-219 | |
副主任 | 高海涛 | 工程中心3-219 | ||
工业工程系 | 主任 | 邱胜海 | 工程中心3-221 | |
过程装备系 | 主任 | 李果 | 工程中心3-225 | |
工程图学教研室 | 主任 | 方锡武 | 工程中心3-212 | |
副主任 | 李芳 | 工程中心3-226 | ||
实验中心 | 主任 | 关鸿耀 | 工程中心1-203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源于1915年同济医工学堂(同济高工)机师科热加工类专业,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功能材料等7个本科专业。建有国家“一流”专业2个、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2个、江苏省“一流”专业2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材料类)1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个,江苏省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1个。学院可招收“机械工程材料”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硕生2500余人。是江苏省高校中本科专业最多、学生人数最多的材料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18人,其中专任教师95人。有江苏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与表面技术”1个、江苏高校优秀教学团队“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江苏省“333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7名、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7名、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5名、江苏省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1名、江苏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先进个人1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7名;教授31人、副教授39人;研究生导师2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0人。
学院拥有江苏省“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1%、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先进结构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综合训练中心”、江苏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建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和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共18个,省级研发平台12个,3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
学院科研实力和服务社会强。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及省级以上基金项目100余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省重点研发(科技支撑)项目、省产学研合作项目40多项,企业横向课题30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300多件。每年发表论文100篇以上,其中SCI收录论文70篇以上。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政府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1项,国家直管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10余项。
学院大力推行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近年来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首届全国教材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3门,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主持国家级教研(子)课题2项、省部级教研课题29项;主编出版各类规划教材36部、副主编17部,其中国家“十二五”、“十一五”、“十五”规划教材10部,江苏省精品教材2部,江苏省本科优秀培育教材2部,江苏省重点建设教材6部。
学院立足于培养应用型材料工程师的工程教育,开展材料热处理岗位工程师资格培训、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培训、ISO系列内审员资格培训等。把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创业创新意识和精神,突出工程实践和新技术应用能力等作为人才培养特色,学生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学生创业计划)等竞赛奖3项。毕业生就业率100%,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学生考研升学率每年均稳居全校首位,高达39%以上(进入全国排名前60)。知名校友多,不少校友成为行业领军人才并担任多个地区校友会会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鲜明的办学特色、突出的教学科研业绩成为省内外同类高校中领先的二级学院。
锻压青春,焊接理想,处理未来,复合人才,功能卓越,和谐材料。
学院党委 | |
党委书记 | 邵文龙 |
党委副书记(兼) | 巴志新 |
党委副书记 | 张兴丽 |
学院行政 | |
院长 | 巴志新 |
副院长(兼) | 邵文龙 |
副院长 | 张保森 |
副院长(兼) | 张兴丽 |
副院长 | 李华冠 |
学院党支部 | |
支部 | 书记 |
材料学教工党支部 | 强新发 |
材料物理化学教工党支部 | 张凯铭 |
材料加工教工党支部 | 张 旭 |
基础教工党支部 | 顾建平 |
材料学生党支部 | 张 立 |
焊接功材学生党支部 | 李慧君 |
成型学生党支部 | 鞠鑫辰 |
高分子学生党支部 | 巩萱萱 |
学院系、教研室 | |
系、教研室 | 主任 |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 王珏、翁瑶瑶 |
金属材料工程系 | 吕学鹏 |
功能材料系 | 巨 佳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 | 杭祖圣 |
复合材料与工程系 | 熊 桑 |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系 | 查光成、王安哲 |
焊接技术与工程系 | 成家林 |
力学教研室 | 方建士 |
学院实验室 | |
实验中心 | 主任 |
材料科学实验中心 | 朱帅帅 |
材料加工实验中心 | 赵治国 |
学院分工会 | |
分工会主席 | 张 丽 |
生活委员 | 赵 伟 |
宣传委员 | 周衡志 |
女工委员 | 梅 萍 |
文体委员 | 寇 波 |
组织委员 | 张 丽(兼) |
自动化学院简介 |
※自动化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自动化专业——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自动化专业——江苏省本科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国内高校首创数控技术专业、自动化(机器人)专业方向 ※国家级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江苏省重点学科——控制科学工程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各1个 ※江苏省省级学科平台、省级实验中心各2个 ※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多项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8%左右,考研升学率24%以上 【历史沿革与专业设置】学校成立之初的老牌院系,办学历史已逾百年,从同济医工学堂到南京机器制造学校,直至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的数控部、自动化系,2006年自动化学院成立。学院的专业建设始于1979年南京机器制造学校的“自动控制”专业,1985年在国内高校首创的“数控技术”专业,2013年国内高校首创自动化(机器人)专业方向,在国内相关行业和高校具有较大影响;学院本科教育始于1988年,借鉴德国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经验,先后与华东工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理工大学(现江苏大学)合作培养机械电子工程(数控)、自动化专业本科生,2000年后开始独立招收自动化专业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学院现设有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智能测控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2286人。 ※2013年,首创国内本科院校自动化(机器人)新专业方向,同年招生; ※2017年,机器人工程专业获批全国首批招生本科专业,同年招生; ※2019年,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获批招生; ※2023年,智能测控工程专业获批招生。 自动化学院是装备制造业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以“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形成一流管理”为核心,大力培养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具有较高社会满意度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重点服务于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建设。 【师资队伍】学院专任教师80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等副高职称32人,研究生导师25人,博士学位教师53人;拥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教学名师1名、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4名、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3名、省重点建设学科学术带头人3名、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3名、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名、江苏省双创博士4名、南京市321人才1名,形成了一只学术水平高、工程能力强、爱岗敬业的教学科研团队。 【科学研究和教学水平】学院支撑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拥有“江苏省机器人与系统集成创新平台”“江苏省先进数控技术重点实验室”两个省级学科平台。在机械工程、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点招收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方向工程硕士研究生。 学院近五年来,主持承担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24项、市厅级项目15项、横向产学研合作项目240余项,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251件,发表SCI、EI收录期刊论文120余篇。学院教师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项,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教改教研项目10余项,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江苏省一流课程2门,省级精品教材建设立项3部,江苏省产教融合课程1门,出版各类规划教材20部。 【人才培养】学院广泛开展各级各类创新活动和创业教育,本科生100%参与科技创新、科技竞赛、创新创业训练等活动。学生在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中共荣获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2020年获江苏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项、第十一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1项,机器人182班学生唐一鸣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2021年获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选拔赛特等奖。2022年获江苏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江苏省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8%左右,工作岗位遍布智能制造、电力、信息等行业和部门。考研升学率近5年来一直保持在24%以上,2022年超过27%。 【优势特色】学院形成了密切联系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办学、强化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融合,为人才培养创造了优越的实践条件。建有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康尼公司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工业自动化技术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机电综合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省级实验中心等。此外,学院与美国罗克韦尔、GE、NI、Altera、日本FANUC、三菱、德国西门子、博世力士乐、台达、南京科远智慧科技及中国电子学会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共建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 |
|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前身是2001年5月南京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时成立的社会科学部,历经人文与社会科学系、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建设,2011年4月,为落实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求,按照二级学院建制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现设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学校成立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意识形态工作、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校重点学院,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课程,统筹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起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组织矩阵。
学院坚持引育结合的原则,按照1:350的师生比要求配强配齐一支近80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其中,正高职称人员近五分之一,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61%。现有省思政课教指委成员、省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标兵”、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工作专家库成员、省“双创博士”、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省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等一批教学科研骨干教师。
近年来,学院重视教师理论学习与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社会实践,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在各级各类课程教学展示活动、信息化比赛、微课竞赛中屡获殊荣。学院建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社会治理研究所、社区矫正工作研究所,为南京市司法局实践实训基地、南京市信访局实践实训基地、江宁区全要素网格员培训基地、江宁区志愿者培训学院,红叶社工组织和南院服务社教培基地等9个教学科研和培训平台。
学院将始终秉持“知行统一,创业创新”的校园精神,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持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与效果,广泛开展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以高水平成果回报国家和社会。
学院领导
院 长: 刘朝晖 地点:文理楼B402-1
党总支书记: 王晓红 地点:文理楼B403
副院长:宋伶俐 地点:文理楼B405
综合办公室
地点:文理楼B401
办公室主任: 陈溪
教 务 秘 书:朱 莎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
地点:文理楼B409、B412、B438
教研室主任:郑文宝
成员:王孝勇 严蓓蓓 冯秀清 沈会琪 胡影浩 张雷 韩金 吴戈 白旭 开芳 张燕萍
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
地点:文理楼B308、B410、B407
教研室主任:苏红
成员:李明国 徐丽丽 章莉 季刚波 虞斌龙 汪秀丽 吕庆华 原成成 陆小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
地点:文理楼B310、B402-2、B404、B408、A304
教研室主任:刘小红
成员:王玉英 杨金娥 许祥云 何芸 高峻 张庆梅 江海 王蒙 杨孝青 黄成亮 李翔 史潮 王仕军 胡志彬 赵利群
工业中心、创新创业学院是学校重点打造的机电类专业基础实训、 综合工程训练和创新实践的共享平台。中心密切产业,与多家企业共建了实验室、实训基地及培训中心,实施了基于系列化项目教学的实践改革,开展了包括美、日、德、法等世界500强企业和高校的国际合作。现已建有三个省级示范实验中心,两个国家级企校实践教育基地,一个联合国教科文产学合作CDIO工程教育模式示范中心。
Industrial center/Schoo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the sharing platform highlighted supported by institute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mechanical subject fundamental practice and training, comprehensive project training and innovation practice. Tightly combined the industry, IC corporately establish the laboratories, training bases and training center with enterprises, implemen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with series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and cooperate with top-notch 500 enterprises and to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from USA,Japan,Germany,France,etc.IC has established three province level demonstration and experimental centers, two national university-enterprise practice and education bases, and one UNESCO chair on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demonstrative center on CDIO mode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工业中心/创新创业学院机构设置
党政负责人
序号 | 姓名 | 职务 | 办公室 | 电话 |
1 | 王育荣 | 书记兼副主任/副院长 | 基础实验楼B111 | 86118561 |
2 | 丁文政 | 主任/院长兼副书记 | 基础实验楼B113 | 86118571 |
3 | 石贵舟 | 副书记兼副主任/副院长 | 基础实验楼B109 | 86118596 |
4 | 刘树青 | 副主任/副院长 | 基础实验楼B117 | 86118576 |
5 | 李佩娟 | 副主任/副院长 | 基础实验楼B105 | 86118566 |
办公室、分中心负责人
序号 | 部门 | 职务 | 姓名 | 办公室 | 电话 |
1 | 综合办公室 | 主 任 | 朱节云 | 基础实验楼B115 | 86118572 |
科研秘书 | 李世栋 | 基础实验楼B115 | 86118572 | ||
2 | 教学办公室 | 教务秘书 | 周 颖 | 基础实验楼B103 | 86118560 |
3 | 学生工作办公室 | 主 任 | 傅修远 | 基础实验楼B107 | 86118563 |
4 | 团 委 | 书 记 | 霍米薇 | 基础实验楼B107 | 86118563 |
5 | 电工电子教研分中心 | 主 任 | 谢家烨 | 基础实验楼B304 | 18151008681 |
副主任 | 张 铎 | 基础实验楼B206 | 15951943419 | ||
副主任 | 张斌锋 | 基础实验楼B206 | 13218889663 | ||
6 | 电工电子实验分中心 | 副主任(主持工作) | 邵伟华 | 基础实验室B206 | 13212513461 |
副主任 | 赵慧文 | 基础实验楼B301 | 18151006863 | ||
7 | 机电综合分中心 | 主 任 | 耿冉冉 | 7号楼106 | 86118314 |
副主任 | 徐 宏 | 7号楼A203 | 13915941018 | ||
副主任 | 徐有峰 | 7号楼106 | 18151008638 | ||
8 | 智能制造系 | 主 任 | 卞 荣 | 7号楼B303 | 13913351857 |
副主任 | 郭 覃 | 5号楼207东 | 18151008603 | ||
9 | 自动化(系统集成)系 | 副主任(主持工作) | 李毅搏 | 基础实验楼C209 | 18151008853 |
副主任 | 宋橙橙 | 基础实验楼C213 | 15050521006 | ||
10 | 创新创业学院 | 双创秘书 | 李 静 | 6号楼A212 | 86118581 |
11 | 双创项目教学分中心 | 副主任(主持工作) | 温秀平 | 6号楼A216 | 13611509524 |
副主任 | 刘 静 | 6号楼A216 | 15951082372 |
我校于2017年获教育部批准与芬兰奥卢大学(University of Oulu )合作举办软件工程本科教育项目,2018年开始招生。项目采用“4+0”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即同时注册南京工程学院和芬兰奥卢大学学籍。学生在南京工程学院学习四年,由中芬双方教师共同授课,全部课程考核合格后获得南京工程学院授予的工学学士学位和本科毕业证书,以及奥卢大学授予的理学学士学位,芬兰学位同时获得欧盟体系认可;开创了“学生四年学业均在中国完成,由中、芬授予双方本科学位”的先河。
经过四年的有效运行,中芬合作办学项目已形成特色鲜明的在地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项目凝聚两校先进办学理念,理工兼容互补,整合两校优质教育资源,引进芬兰奥卢大学19门课程,引进的外方核心课程门数占全部核心课程门数的92.3%。引进课程全部由奥卢大学教师全英文主讲,中方教师担任合作教师为学生提供即时辅导。两校校长领衔“中芬联合管理委员会”,对项目运行全程把控,双方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教学与质量监控委员会”对教学过程全程监控,确保设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完美实现。
学院自2022年起开始招收硕士层面的外国留学生。学院根据中外合作办学和来华留学生的人才培养要求,优选教师配备,现有中外专业教师37人,专职教学管理人员8人。学院努力搭建语言支撑、跨文化感知、学业指导和创新创业体系,围绕Moodle平台进行课程资源建。除我校已有资源外,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可凭借奥卢大学学号访问芬兰奥卢大学电子图书资源。
国际教育学院 | ||
科室及职务 | 办公电话 | 办公地点 |
院长 | 8611 8716 | 经管楼B101 |
党总支书记 | 8611 8169 | 经管楼B104 |
副院长 | 8611 8152 | 经管楼B107 |
综合办主任 | 8611 8195 | 经管楼B103 |
教务秘书 | 8611 8330 | 经管楼B102 |
党务秘书 | 8611 8112 | 经管楼C103-1 |
学生工作办公室 | 8611 8537 | 经管楼B111 |
专业名称:软件工程
(批准书编号:MOE32F12A20171852N颁证机关:教育部)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熟悉国际技术标准和商务环境,具有较强国际交往能力和工程实践创新精神,富有工程意识、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软件工程师。培养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扎实的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软件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科研、教育、企事业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项目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具备在需求分析、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掌握常用软件开发技术,能够根据软件工程规范开展软件开发实践的能力。
培养方式:该项目按“4+0”模式培养人才,即在我校学习4年,修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且考核合格的毕业生,并满足中芬两校学位授予条件者可获得我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工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奥卢大学颁发的理学学士学位证书。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信息产业、软件行业、政府机关、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欧洲国家在华投资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系统研究、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以及软件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优秀学生免雅思成绩申请芬兰奥卢大学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项目,或赴海内外其它高校深造。
为丰富疫情管控期间学生的科技文化生活,在特殊时期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拓宽知识面,由国际教育学院主办的科创讲座于4月13日在线上举办。本次讲座以“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科技创新”为题,邀请人工智能研究院的路绳方、刘洋洋、及陈烨3位专家,通过线上的知识分享给大家送上精神的食粮,活动共吸引100余人在线观看。
三位老师就自己研究领域向学生们普及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并立足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指出人工智能已成为社会普遍认知,智能时代倒逼人们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希望广大师生要与时代发展潮流同向而行,时刻给自己充电蓄能。虽然因为疫情原因,老师们没能在线下与同学们见面,但线上讲座的氛围仍旧火热。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更是就学生科创比赛选题等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各位老师热情地一一解答。
“帮助学子加强科创教育、获得行业知识和成长力量是国际教育学院一直关注的重点。”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疫情封控时期,国际教育学院还将继续邀请更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大咖,为国教院学子带来高价值的科创讲座,进一步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学院疫情防控期间的科研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各部门、各单位:
根据教育部2022年中外合作办学评估要求,现对南京工程学院与芬兰奥卢大学合作举办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的基本情况信息、办学情况简介、学校2021年度秋季招生简章进行公示。公示链接如下:
http://www.cdgdc.edu.cn/hzbx/bx-index.action?xmbh=BX_2022_2&jlbh=10137
公示时间:2022年11月14日-11月25日
如任何单位或个人对该公示内容持有异议,请于2022年11月25日前以书面形式实名向国际教育学院提出。
联系人:宿老师
联系电话:025-86118330
联系邮箱:soie@njit.edu.cn